•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经信局> 政策法规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64Y/202102-00020 组配分类: 政策法规
发布机构: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其他 / 其它
名称: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号: 宣办发〔2021〕1号
发布日期: 2021-02-01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64Y/202102-00020
组配分类: 政策法规
发布机构: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其他 / 其它
名称: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号: 宣办发〔2021〕1号
发布日期: 2021-02-01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2-01 10:29 来源:市委办,市政府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宣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对标沪苏浙 争当排头兵”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引进龙头型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推动汽车零部件等十大特色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扩链,加快推进宣城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实现“2868”发展目标,即形成千亿级产业2个、500亿级产业8个,十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60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以上。

——基本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汽车零部件等十大特色产业,每个产业引进、培育50亿级以上企业1~2家和一批在细分领域内的上下游配套的隐形冠军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基本形成一批产业体系完整、产业基础牢固的优势产业链。巩固提升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度高、叫得响的已有品牌的影响力,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初步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产品,逐步解决我市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打造若干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优势产业链。

——基本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企业。进一步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关键领域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形成100亿级企业5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制造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100家。

——基本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齐备的工业发展大平台。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遇,持续实施“双百”“双千”工程,积极招引百亿项目、培育百亿企业,实现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突破。

三、实施路径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零部件-核心件-整车”的发展思路,以整车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以零部件产业完善整车配套环境。依托中鼎集团,巩固提升非轮胎橡胶的“冷却系统”、“降噪减振底盘系统”、“密封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依托华域皮尔博格、保隆汽配、友良锻造、腾旋科技等,强化核心关键零部件、轻量化高端产品、精密配件等研发和生产,向系统模块发展延伸。积极发展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网通信系统设备等关键零部件。依托托新精密、金弘润科技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内饰件。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及部件等,积极发展LNG槽罐车、冷链物流车、电动物流车等特种车辆,打造以郎溪县、广德市、宁国市、宣城经开区为核心,宣州区、绩溪县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新能源产业。积极引进建设锂电池高端项目,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和领军企业。依托宣城经开区锂电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三元电池、储能电池、锂硫电池、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湿法隔膜+涂覆、硅电极、金属氧化物电极、宽温电解液、Si-C软包电解液等,打造省级锂电池生产基地。重点打造以柔性铜铟镓硒薄膜为基础的移动能源、以异质结技术为基础的主流光伏和以钙钛矿技术为基础的未来光伏技术和应用产业生产基地。打造以宣城经开区、宣州区为核心,郎溪县、广德市、宁国市、绩溪县等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三)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提高效益相结合,依托广德PCB产业集群,重点支持高密度互联多层印制电路板、多层挠性板、刚挠印制电路板、特种印制电路板,积极引进培育发展5G零部件产业。依托飞达电器、源光电器、裕华电器等,巩固壮大薄膜电容器、电热电容器等现有优势元器件,鼓励企业面向电子信息、新能源发电、通信及电力设备、智能电网、高铁、城市轨道机车、军工装备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高频、安全、耐高温、小型化、片式化等电容器。打造以广德市、宁国市为核心,宣州区、旌德县、宣城经开区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选择重点优势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先行突破,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成套能力,发展一批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的节能环保整机装备。依托泾县电机泵阀产业集群,电机重点发展永磁同步电机、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无刷/永磁直流电机、高效节能电机、高速锭子等,泵阀重点加强泵阀相关的耐腐蚀、耐磨、耐高温、低温的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着重开发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环保等领域应用的中高端泵阀。依托郎溪电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梯曳引机、轿厢等,积极引进节能电梯整机。依托博瑞特、科大重工、金马热能等,积极发展高效节能锅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低温余热余能利用装备等,形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化成套设备制造基地。打造以郎溪县、泾县为核心,宣州区、广德市、宁国市、旌德县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五)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材料产业基础,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特色新材料产业。发挥市场需求对新材料开发应用的引导作用,依托富凯特材、华威铜箔等,重点突破高性能轴承钢、特种钢、合金钢、高精度电子铜带、高精铜板带、超薄电子铜箔、高档电子铝箔等高性能金属新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先进复合材料;依托亨旺新材料、森泰塑木等,大力发展石墨烯等纳米新材料、塑木等建筑新材料,加快新材料应用验证及推广,促进上下游协作配套,加大应用示范。依托郎溪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特种纤维、聚酯纤维、新型PU/PVC基布等高分子新材料、高端工业用布等产品,形成“纤维-织造-后整理-深加工”全链条纺织新材料产业体系。打造以宣城经开区、绩溪县、郎溪县为核心,宣州区、广德市、宁国市、泾县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六)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智慧宣城、数字宣城建设。加快新基建项目谋划和建设,布局“5G+工业互联网+AI+大数据”等未来产业,重点扶持宇呈航天,形成国内领先的空间信息大数据产业集群。以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宛陵科创城等为载体,大力发展BPO、ITO、KPO、客服中心等。支持各类企业和创业者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全面推进“企业上云”。支持全市工业企业以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等技术设备改造生产现场网络及系统,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内网IP化、扁平化、柔性化。打造以宣城经开区、广德市、宁国市为核心,宣州区、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七)文房四宝等文旅产业。坚持文化传承和产业提升并重、创新发展与跨界融合并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旅游价值,突出文化场景化、体验化、教育化,以文融旅、以旅载文、文旅融合,推进文房四宝产业向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依托宣纸集团、宣纸特色小镇、宣砚特色小镇、国家文房四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深入研究产业化开发途径,突出文房四宝文化主题,加快与工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工业旅游综合产业转型发展。打造以泾县、宣州区、绩溪县、旌德县为核心,郎溪县、宁国市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八)精细化工产业。利用现有化工产业优势,依托司尔特肥业、广信农化、亚邦化工等,积极发展绿色农药、新型复合肥料、电子级氰氟酸、酞菁系列有机颜料、有机硅、高分子功能膜等,加快互联网技术在民爆、农药、化肥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拓展;按照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的要求,培育建设一批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项目。鼓励现有企业强化新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向中高端和差异化产品发展。打造以宣州区、广德市、宁国市为核心,郎溪县、泾县、绩溪县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九)绿色食品产业。坚持走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道路,依托宣酒集团、古南丰酒业、紫燕食品、詹氏食品等,坚持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附加值,做精做优林特产品、酒类饮料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营养保健产业、食品后市场,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为支撑,着力推进食品产业向安全健康、营养方便、休闲养生和功能保健等方向发展;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开发便捷化、功能化、品质化、多元化的新产品。打造以宣州区、宁国市、宣城经开区为核心,郎溪县、广德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十)大健康产业。充分利用疫情之后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机遇,推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能力项目建设。按照“主攻中成药、发展原料药、培育高端医疗器械、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突出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推动“数字+医疗”“智慧+养老”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突出生态、区位优势,重点围绕养生养老、中药材种植与文化、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快发展集养老、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度假式养老服务业,打造长三角、全国重要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打造以旌德县、泾县、绩溪县为核心,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宁国市、宣城经开区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市级领导干部担任产业链链长为主导,产业集群群长、产业联盟盟长协同推进的“三长”工作机制,按照1+5的工作模式,即一个特色产业+“一个行动方案+一支基金+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考核办法+一个咨询智库”,找准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攻坚,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鼓励市县统筹国有资本推动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基金,十大特色产业链均配套建立一支产业基金,由财政部门协同产业链链长统筹推动。

(二)强化部门职责。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专注主业、创新创造。链长、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要对国内外产业经济政策、行业技术动态等进行对接跟踪、分析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产业重大事项,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牵头部门要负责具体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协调,建立日常协调服务机制,制定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措施,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梳理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环节。

(三)实施建链补链行动。全面梳理我市十大特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现状、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缺失环节,建立产业链供需配套机制,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连接断点,完善创新链,畅通产业供销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协作,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全力招引全球500强、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补链型产业项目,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园区支撑、配套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体系。

(四)强化要素保障。按照土地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能耗跟着项目走“三个走”的工作机制,强化十大特色产业要素保障。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强科技人才储备。鼓励行业主管部门退休骨干依法依规在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资源向优质、关键领域企业和产品集中。加大送政策上门力度,全面提高政策知晓率、惠及面和落地率。落实本市企业新上项目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同等待遇。

(五)强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园区合作共建新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聚焦园区产业定位,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增强园区上下游企业之间配套协作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模式创新、服务集中”原则,加快新建、改造、提升一批小微企业园区,有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制约瓶颈。

(六)加快生产性服务发展。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工业定制经济,推动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促进工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主导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构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产业技术基础支撑服务体系和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打造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优化提升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

附件: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责任分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