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经信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64Y/202303-0000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09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64Y/202303-0000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09
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9 12:00 来源: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委、市政府:
    现将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随文上报,请审示。
                                                                                                                            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1月6日
    抄送:省经信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宣城市经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2022年,市经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着力稳增长、扩投资、提质效,工业经济承压而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居全省第4位;增加值总量占全省比重5.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2%,居全省第6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0户,总数1968户,居全省第4位,全年总数有望突破2000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户,总数230户,居全省第6位;新增省级绿色工厂6家,总数33家,居全省第2位;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个,总数67个,居全省第6位。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聚力抓党建,建设模范机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争当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班,领导班子带头学思践悟、宣传宣讲、贯彻落实。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党组会研究党建议题8次,党组成员、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7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联系党支部等制度,开展警示教育活动6次。落实“一改两为”、“五聚焦五查找”要求,实施“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围绕政策兑现、审批服务、项目申报、为企业办实事,当好企业“娘家人”。推深做实“五比五评”,实施“领学领讲领跑”行动。局领导和参评科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学原文谈体会;开展“科长说”系列宣讲,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7次;向上跑争取政策资金,向下跑精细服务企业。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送阅材料13篇,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其中7篇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二)聚力稳增长,凝聚发展信心。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2021年民营企业综合20强、新经济企业20强、工业互联网标杆和示范企业,营造发展氛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制定疫情期间企业运转保障预案,明确445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加大保障力度。1-12月,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414.34亿元,较年初增长35.19%,增速居全省第3位。加快惠企政策落地,市县两级兑现工业奖补资金近4亿元;争取制造强省资金8483万元,居全省第4位。推荐3户企业参加“精品安徽”央视宣传,累计10户企业参加宣传,获得省级奖补624.8万元,市级奖补67.86万元。政府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3笔467.2万元全部清偿到位。
    (三)聚力强产业,提升发展能级。实施“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双千双百”行动。顶格推动建设“千亿产业”,建立月调度机制,专题研究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组织召开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发展沙龙和轻量化发展沙龙,绘就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发展蓝图。组织25家重点企业分赴长三角整车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举办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签订产品供需合同2.1亿元。2022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同比增长30.9%,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3.36倍。加大主导产业“双招双引”力度,成功签约12Gwh磷酸铁锂电池、智能底盘系统制造基地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
    (四)聚力扩投资,增强发展后劲。全市新备案技改项目433个,同比增加58个;备案投资额375.1亿元,同比增加22.21亿元。滚动实施“千企升级”工程,全市在库技改项目628个,同比增加95个;新开工技改项目299个,同比增加67个。世界制造业大会全市共上报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300.05亿元,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7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居全省第7位;总数109个,居全省第7位。新增省工业精品10个,居全省第5位;总数72个,居全省第3位。6户企业获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居全省第2位;总数31户,居全省第3位。
    (五)聚力育企业,提升发展质效。拟定《宣城市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新增2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居全省第7位;总数230户,居全省第6位。新增7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居全省第6位;总数23户,居全省第5位。新增12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全省第7位;总数23户,居全省第7位。绩溪富凯特材获国家级重点“小巨人”支持。推荐4户企业申报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3户企业申报通过,总数17户。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5.8%。盘活铸造产能82.3万吨,置换产能65.9万吨,成功解决37个项目落地。新增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居全省第4位;总数33家,居全省第7位。泾县宣纸厂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603基地入选国家首批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名单(全省仅2家)。新增省级绿色工厂6家,居全省第6位;总数33家,居全省第2位。推荐中鼎密封件等4家企业(全省40家)申报国家绿色工厂;累计创成12家,居全省第4位。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
    (六)聚力促融合,赋能发展动力。成立全省第2个市级通信发展办公室,新建5G基站1302个,实现乡镇及以上核心城区5G网络深度覆盖,已有687个行政村开通5G信号,行政村达到95%以上覆盖。推动宣城“工业大脑”建成区域型平台,入驻211户企业,汇聚60余个工业APP。5户企业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省第4位;总数6个,居全省第4位。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个,数量居全省第5位;总数67个,居全省第6位。开展1220户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完成224户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立市软件产业园,入驻28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6户企业获批省支持工业软件推广应用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宣城“工业大脑”发布iwork OS工业操作系统,实现工业操作系统自主研发运维。
    (七)聚力排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强化部门监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着力提升安全监管效能,持续加强民爆、船舶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开展民爆企业检查37次、船舶企业7次,确保隐患问题闭环清零管理,民爆、船舶制造行业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全市民爆生产销售企业全部通过省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二级认定。在省经信厅发布的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考核通报中,获评优秀单位且排位第一;在市政府发布的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结果通报中,获评先进单位。
    (八)聚力解难题,做好信访维稳。接待来访职工72批次230余人,办结上级交(转)办件10余件。无赴省进京访,无重大异常访,获评2021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原港口一、二矿等工矿生活区安全防范措施,解决市政府交办的原港口一矿退休职工反映的住房问题,配合属地社区做好生活区疫情防控。妥善处理芜湖市镜湖区两处局属房屋资产。精心化解原市丝绸厂、原市大理石厂、原飞彩拖拉机厂棚改及拆迁补偿安置等各类信访矛盾。按期办结原啤酒厂、原芜湖禽蛋厂、原百货公司改制期间资产处置、拆迁安置及拖欠医疗费等信访事项。
    2022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龙头大型企业依然缺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体量偏小,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快、层级不高等。
    二、2023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优势产业集聚和优质企业引育并重,智改数转、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协同发力,努力实现工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制造业产业体系。
目标任务:实施工业强市“6543”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以上,主要指标增速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稳定工业“基本盘”。加强形势研判和行业分析,强化政策保障、要素供给和应急协调,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经济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加大新投产项目和“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争取尽快达标入库,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以上。
    二是推进项目“双进双产”。聚焦重点项目引进、推进和投产、达产,确保全市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比重稳定在25%、50%左右。推进华晟7.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吉利12Gwh磷酸铁锂电池、华域皮尔博格新能源产业基地等85个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总投资933.9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04.12亿元)加快建设。抓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纳统入规。
    三是加快产业提质增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推广“亩均英雄贷”等金融产品,探索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选树一批优质企业典型;开展工业企业低效土地处置,推进传统产业和低效企业改造提升,确保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充分发挥“2+8”产业链领军企业和协会作用,进一步厘清首位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理清产业发展优先序,集中资源支持。围绕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举办产需对接、沙龙、论坛等活动,促进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高效匹配、产需互补、协同发展。围绕中鼎集团和永茂泰等龙头企业,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聚力打造上下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高端轻量化产业集聚区,形成设备资源共享、产业配套耦合的全产业链体系,力争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四是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紧盯工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完成,推进《宣城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强化工业节能降耗技改,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库,确保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争创国家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认定市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绿色工厂数量保持全省前列。实施铸造企业综合评价,力争盘活重组铸造产能50万吨以上。
    五是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自主研发,着力提高研发机构覆盖率,力争培育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左右、安徽工业精品10个左右、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个左右,数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左右,积极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研发应用“三首”产品,力争新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10个以上。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完善梯次培育体系,夯实优质后备企业培育库。设立专精特新企业研发专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工艺提升、装备改造、产品研发,力争2023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新增数实现新突破。
    六是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完成20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工业典型场景应用,争创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和示范企业30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应用案例。推动羚羊平台与我市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共同帮助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和数字诊断、赋能等服务。加速5G网络建设,深化企业内网改造,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开通5G信号、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
    七是提高为企服务水平。落实“一改两为”新要求,着力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持续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走访帮扶,防范化解工业经济领域风险。继续加大清理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坚决清理各类新增拖欠。推动电网延伸投资政策落细落实,降低企业电力接入工程投资,全力提升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冬)工作,确保全市电力保供平稳有序。
    八是提升党建工作质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实“一改两为”要求,落实落细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着力发挥“两个作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推动发展。强化领导接访和基层党组织信访工作;支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扎实推进工商系统文明创建系统性提升。坚持“共建共振”理念,用好“赋能党小组”组织形式,聚焦业务特色,突出“服务工业企业”、“推动工业发展”、“发扬工匠精神”内涵,做好“工业”领域党建特色文章,推动实现“工”有为,“业”有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